您好!欢迎访问厦门福友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福友书籍> 福友书籍

现场制程品质管制实务

分类:福友书籍  发布日期:2018-09-03 11:22:02  浏览次数:1924  [返回]

          现场制程品质管制实务
          作业:傅武雄(台湾) 编著   出版社:厦门大学出版社  ISBN 9787561537817 

为使企业持续成长,势必以“产品价值”的升级作为突破口。其中主要的影响要素还是在管理,其中制程品质管理又是品质管理的核心。本书直接从工艺面切入,以浅显易懂的品管方法为手段,加上有效的改善技巧,全面介绍现场制程品质管制与改善策略,易懂、易学、易操作。



定价:52.00元







为使企业持续成长,势必以“产品价值”的升级作为突破口。其中主要的影响要素还是在管理,其中制程品质管理又是品质管理的核心。本书直接从工艺面切入,以浅显易懂的品管方法为手段,加上有效的改善技巧,全面介绍现场制程品质管制与改善策略,易懂、易学、易操作。


作者简介:
傅武雄先生 台湾省台中县人  1944年生; 东海大学毕业,主修工业工程(IE)、 美国Oklahoma City University MBA

历任:
■ 美国Mattel Inc(世界最著名的玩具制造商) 制造工程师
■ 台塑关系企业总管理处总经理室幕僚

现任:
■ 福友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特聘顾问师
■ 台湾惠群电脑公司、惠群企管顾问公司、惠群国际资讯公司总经理
■ 中国IBM ERP巡回讲师
■ 台湾“产业资讯化服务团”副团长
■ 台湾中国生产力中心讲师

著作:
■ 《标准工时制定与工作改善》
■ 《制造业物料管理实务》
■ 《现场制程品质管制实务》
……



第一篇  品质管理总论
    一、生产事业必须做好质量管理
    二、什么是质量管理
    三、生产现场与现场管理
    四、全面品质管理的精髓
    五、对品质管理的错误认识

第二篇  现场质量不良的原因分析与防治策略
    一、现场存在的问题
    二、影响质量不良的因素
    三、制程质量不良的原因
    四、制程品质的改善策略
    五、现场制程品管应有的观念
    
第三篇  制程品质改善的基础
    一、制程改善的基本理念
    二、制程品质改善的步骤
    三、如何收集制程品质数据
    四、运用柏拉图找出问题重点
    五、运用直方图找出变异所在
    六、运用特性要因图找出影响原因

第四篇  制程改善的有效技巧
    一、制程品质改善技巧总论
    二、运用防呆式设计减少制程不良
    三、建立作业标准
    四、工作教导技巧的运用
    五、制程能力管制技巧
    六、从自主品管到顺次点检做好现场基础
    七、运用制程稽核杜绝不良
    八、善用管制图控制现场质量

第五篇  现场品管小组活动的运用
    一、现场品管小组活动的背景与理念
    二、如何导入品管圈
    三、品管圈的运行步骤
    四、如何成功推动品管圈



谁都知道,质量、交期、成本是制造业竞争力的关键,而质量更是没有折扣与借口。一个工厂的产品质量不好,或者质量水平不稳定,绝对无法获得客户的谅解,当然也无法存续经营。

事实是,大部分的工厂都被质量问题所困扰。有客户对质量的要求太高,有因为新产品、新制程的初期不良,而绝大多数中小企业,都是因为内部制程问题而导致质量不良。这些困扰致使客户退货与赔损,或者费时检验与返工,导致成本徒增。有经验的制造业从业人都知道“质量是制造出来的,不是检验出来的”,只要制程中的五个M有任何闪失,不良就理所当然的闪身而出,毫不客气。由此可见,制程质量管理及制程质量改善,绝对是工厂管理的重要课题。

现场制程发生的很多问题并不简单,要实现制程质量的管制与改善,绝对需要相当多的科学管理与工程专业的知识、技巧,以及丰富的现场经验。很遗憾,我们的社会形态,使高学历的人都喜欢坐在办公室当幕僚,甚至高谈阔论策略,很少有人肯到现场。这使得现场基层结构变得不容易带动吸收新知,不易接受较深入的管理技巧,大部分的管理技巧似乎都到中阶主管与幕僚部门为止,没有落实到制程现场。实际上,现场人员深为质量问题所苦,有心好好改善者,比比皆是,因为他们是切身感受其困扰的。

笔者在制造工厂从业十余年,担任制造业顾问也已30年,曾经苦思分析,为何变得如此不平衡的原因。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坊间所出版的管理书籍(尤其品管)都太深奥了,几乎都是写给大专院校 IE或工业管理科系学生看的教科书,或者给品管专业幕僚深入研究的参考资料。其中太多的数学与统计公式,枯燥而不知如何使用,使得现场作业员敬而远之。

管理的学问虽然很多,但笔者认为,最能落实到现场的,一定是简单易懂,容易套用得到效益的实务技巧,而不是长篇大论的深奥理论。笔者在担任企业顾问生涯中,一直以建立人人易懂易套用的管理流程机制为主要原则,在多次辅导工厂现场品管工作时,更坚持这一方针,得到现场很多人员的共鸣,也经常被要求,能否整理出书,以利研习,并依之教导其部属。在感动之余,2001年完成书稿,付梓在台湾出版。今蒙厦门福友企业管理顾问公司林荣瑞总经理再询,稍做增修润饰,更大幅增加实际案例,多是十年来在大陆地区辅导与诊断的实例,在主要章节内容也提出符合我国环境的感触,以全新的简体版在大陆地区出版发行,为蓬勃发展的大陆制造业贡献一些心力,也是荣幸之事。

仍是两句老话,“真理大多很平凡”、“该做的事永远需要努力去做”,现场制程品管绝对没有过时,它永远被需要。质量管理中数理统计理论固然很重要,但是让现场人士简单易懂,容易套用,快速落实得到效益的知识技巧,一样不可或缺。本书愿扮演抛砖引玉的角色,寄望更多有识之士赐正,并投入心力。笔者同时要借此呼吁,现场人员在研读本书时,一起共同努力应用于现场,为自己,为服务的企业,更为广大的产品使用者,进行质量管控与改善。


第一篇 品质管理总论

一、生产事业必须做好质量管理

(一)制造业的地位与角色
制造业是任何一个国家经济的命脉和支柱,可以说没有制造业就谈不上工业,甚至其他的产业。因为渔业、农业以及矿业,这些“基本资源”的供给者,几乎有一半以上的产品是供给制造业作为原料的。电力、石油、通信等公用事业,也大多以制造业为对象。而且没有制造业生产出产品,就不会有蓬勃的流通业(买卖业),服务业也没有“服务”的对象。因此可以说,如果没有制造业的发展,其他产业就不能得到快速的发展和增长,社会将一片萧条。
制造业的地位与角色,可以用图1-1表示。

(二)生产企业的经营循环
生产工厂绝对不会有孙悟空拔一根毫毛化作万物的神通本事,它要生产产品,一定要向供货商买入原料、零件或者半成品进行生产作业。实际上,生产企业的利润来源就是卖给客户的“产品销售收入”减去向供应厂商购入的“原材料购买支出”而得到的“差价”。这是“毛利”,在理论上可以用“附加价值”(Added value)来说明。
要生产产品,生产工厂必须具备适用的生产机台、操作技术良好的人员,还需要高明的管理人员进行科学而严密的管理,同时还要购买或开发出先进的技术,否则不可能生产出具有良好竞争力的产品,也就不能吸引顾客的眼球!
综上所述,生产企业是一个付钱购入原物料,经过人员、机台、技术的处理,变成产品,再销售给客户,从客户处取回资金的过程,当然中间还加上很多管理的工作。这种循环可以用图1-2表示。

(三)客户为什么乐意订货与付款
虽然有些大型的制造企业,有自己的营销部门,自己销售产品,然而一般生产工厂很少把“产品”直接销售给最终消费者,而是通过经销商,由经销商转售给最终消费者。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如何使这些客户肯长期与企业合作,又肯爽快地付款?其条件很明显,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

1. 产品质量良好,可以完成经营目标
如果客户是经销商,他们当然希望买入的是容易“高价”而且“快速”转卖出去的好商品,实现赚钱的目的;如果客户也是“制造业”者,他们希望买入的是质量稳定又适用的原料,可以加工成产品,不会对他们的产品生产造成困扰。质量良好的商品应具备下列几个重要条件:

⑴ 功能上符合需求
例如,录音机一定要能“录音”,而且音质的失真度在允许的范围之内。又例如,染料一定要能够达到以下条件:把布染成所指定的颜色;在一定的温度与配料比率内达到一定的色彩水平;染好的布在一定期间内不会褪色,而且在一定的储存条件下不会固结成不易分散的不良品。

⑵ 使用性与操作性符合需求
就如上述的录音机,虽然一样是录音,但有些是要求非专业人员也能便捷操作,甚至可以遥控操作,有些则要求录音头可以使用多少个小时以上。
再如汽车,一样可以在道路上高速行驶,但有些是要求可以省油(例如每升汽油跑多少公里),有些是要求具备良好的制动性,有些是要求操控的便捷性。

⑶ 符合独特性的要求
有些消费者要求独特,不跟流行走,甚至有意“带领流行”,因此在产品设计上,如功能、颜色、配置、商标等方面要具备某些特色。
有些独特性则表现在“美感”上。例如,游艇客户特别重视做工的精致度;又如,有些牛仔裤则被要求磨成似乎老旧的“复古味”或“粗旷味”。

⑷ 质量稳定性符合要求
这包括没有不良品混入,以及每批不同时间的订货,都能保持一定的功能与使用性。
如果混入不良品,客户会因最终购买者的抱怨,而造成生意上的损失。对制造业型的客户来说,不良料品的混入会造成成品的作废,损失更大。即使并非不良品,只是各批质量不均匀,也会使客户不得不更改作业标准,否则会因为原料质量不一致,造成产品的质量问题。

2. 准时交货,配合客户的产销经营计划
由于各项成本大幅提高,竞争日益激烈,如果不能及时交货,除了丧失客户的信任和机会外,也耽误了企业的经营计划,无法完成损益平衡点(Break even point),有可能导致企业亏本经营。
尤其是当今的企业大多讲求“无库存经营”(或者低库存经营,提高周转率),很少有客户愿意冒险趸货,因此准时交货就成为产销经营的重要条件。身为生产工厂,一定要体谅客户的这种经营条件,否则如果不准时交货,一定会遭遇客户的赔偿要求或折让要求,甚至退货(不肯收货付款),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3. 价格廉宜,赚取更多利润
从客户的立场来说,永远都在追求更低廉的产品或原料,因为在同样的产品售价水平下,只要降低原材料的进货价格,就意味着可以获取更高的利润。客户今天从本公司进货,明天如果找到质量水平一样却更廉宜的产品,绝对会更换供货商,至少也会要求本公司也跟着降价。
根据以上三点,制造业可以说是一个永远在比竞争力的产业。正因为如此,制造业必须永远追求更好的技术,生产质量更高、更稳定的产品,追求更好的管理,保证准时交货,并且要在低廉的成本下创造更好的利润。

(四)生产工厂的利润来源
生产工厂的利润怎么来呢?除了客户订货付款的外部因素外,下列的内部因素也非常重要。

1. 产销流程短、周转快
企业经营有两个基本原则:
第一,企业只要经营好,销售良好,订货来了立即卖出,料品入厂很快变成产品销售出去,即使是“薄利多销”,利润也是可观的。
第二,每个企业都有一定程度的制造费用与销管费用。即使产销量减少,这些费用也不一定会跟着减少,有时还会变成公司的负担。例如,水电费、办公室租金、厂房设备折旧费以及管理人员的薪资。因此,企业产销额必须达到一定的“损益平衡点”,否则就会亏损。
因此,生产工厂必须缩短产销流程,而且必须缩短生产的时间,否则无法提高周转率,产销量就低,就无法完成利润的目标。当然如果制程质量不良,周转率也会下降。

2. 生产率高
即使是一样的产销周转率,一样的产品售价,一样的产销流程(例如交货期水平),但有的公司赚钱,有的公司亏本。原因在哪里呢?
我们做一个假设,在上列条件都相同,而且产品类别、售价都类似的情况下,甲公司用100位员工完成 1 000万元的产销额(同一个期间),乙公司却要用150位员工才能完成同样的1 000万元产销额。显而易见,甲公司比较赚钱,因为甲公司的生产率比乙公司高。
甲公司的生产率比较高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
⑴ 使用高度自动化的生产设备
使用高度自动化的生产设备,可以用更少的人,生产一样的生产量。

⑵ 运用高效率的工作方法
例如,平衡的生产线配置、无浪费的操作方法。这些IE技巧的运用可以使人在工作中的无效与浪费降到最低,当然更有效率。

⑶ 作业员的工作意愿较高
没有工作意愿的员工,是不可能产生高效率的生产结果的。

⑷ 作业员的作业技术比较纯熟
一个人员流动率高,到处都是新员工的工作现场,当然不会有高的生产率。
当然,管理的优劣,也会严重地影响生产率。假如制程品管不好,不良率高,返工率增加,生产率当然就会下降。

3. 最低的浪费
“与其努力赚钱,不如先学会省钱”,这是制造业经营的铁律。省钱的第一秘诀,就是减少浪费,甚至是堵住浪费的源头。下列几个方面是明显的浪费所在,企业要特别注意。
⑴ 以不适当的高价买入材料
⑵ 呆人
没有生产力的人员、对产销没有帮助的间接人员、只会讲空话不会执行的人员,他们对生产没有直接贡献,更会妨碍别人做事,影响生产力。
⑶ 呆料、废料
如果料品购入后,不能变成产品销售出去,那就是浪费;如果料品没有投入生产就已报废,那更是浪费;如果制程中出现品质不良而造成报废,除了浪费原材料外,也浪费了本制程的人力与设备,更浪费了前制程的人力与设备等制造费用。

⑷ 呆事
企业内有些不必要做的事,偏偏花很多人力、时间去做。例如,填写不必要的表格,编制没有用途的管理报表,开一些无关痛痒、没有成效的会议……这些都是不必要的浪费。
同样,如果因为制程质量不良而返工重修,这些重制重修工作也应列入“呆事”。

4. 最少的管理困扰
管理的意义在于通过“计划、管制”等手段,降低产销过程中的管理困扰。生产中一旦出现问题,因为有管理困扰,上下管理阶层就会忙成一团,既要开会追究责任,又要忙着寻找补救措施,造成更多的销管费用的浪费。笔者在这里举一个值得大家深入探讨的实例,希望能从这个实例中得到启发。
实例1-1:某机械零部件因品质问题造成的管理困扰
一家机械零部件加工厂,由于各工序制程中的不良率相当高,经常被制程品管退回给原作业者要求返工。而作业员们因为不服气经常与主管争吵,认为是检验标准太严格或品管人员故意找碴,争执数日后最终由厂长开会裁决。
由于这家加工厂各产品的工序都不少,而大多数工序都有这种争执,严重延误生产进度,导致交期延误。渐渐的,这家工厂因为产销周转率低,生产绩效一直不高,客户的订单越来越少,差点倒闭。

(五)制程质量对企业经营的影响
制程不良对企业的生产有百害而无一利,对企业的发展影响深远。从生产工厂的角度来看,一旦发生制程不良,会立刻引起下列的连锁反应:

1. 客户下订单迟疑,影响付款态度
如果生产工厂发生制程不良,品管人员又没有严格把关的话,难免有不良品流入客户手中,造成客户的不信任。这样的话,客户就会考虑把下一次的订单交给更值得信任的厂商。这样,企业的营销自然就会萎缩,营业人员的努力必将事倍功半。
即使是已交货品,如果客户发现有不良品,一定会据理力争,要求退货,造成厂内不良品堆积报废处理的损失。或者要求折让,甚至要求加倍赔偿其精神上的损失,使企业利益大幅受损。

2. 工厂内部损失多,绩效差,利润降低
很多生产工厂都设有品管或品保部门负责产品把关,这些员工的薪资、品检费用都是从公司的利润中扣下来的,制程不良越多,费用就会越高,公司的利润就相对减少。
而且,一旦发现不良品,有些无法返工只好报废,原先投入的材料费、人工工资以及设备、电力,全都浪费;如果不必报废,为了返工重制或整修,现有的人力就无法投入正常的生产,导致生产效率降低。低效率一定会加剧制造费用与销管费用,造成间接损失。同时,不良品造成的客户折让、赔偿等直接损失都会影响企业的发展。

3. 企业内部滋生管理困扰,造成管理上的间接损失
制程发生不良时,管理者一般会奔赴现场了解情况,设法解决问题。有的会找出不良病因,指导防堵之道;有的会告诉现场作业者如何整修不良,如何安排返工,弥补过失;有的则会严词指责作业人员或把责任推给别人。最坏的情况是,员工(干部)与各部门之间互相指责,推诿责任,把宝贵的时间用在争论上。这些因制程异常而造成的管理异常,常常使管理者疲于奔命,造成管理上的间接损失。

(六)必须确保质量的理由
综上所述,笔者站在更符合产业经营理论的观点上,按照下列的几个立场,归纳提出确保质量的理由。

1. 成本控制的立场
成本与利润相辅相成,成本一增加,利润就相对减少。成本对利润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⑴ 不良品的检查与置换,以及赔偿折让,严重地影响总收入,增加企业的成本。
⑵ 制程不良所引起的重制返工,导致企业增加成本,降低利润。
⑶ 因为制程不良而产生的管理事务(文件、开会检讨)与烦恼(部门间的互相指责),其间接成本虽不易明确计算,但也造成了企业严重的损失与浪费。

2. 拓展营销的立场
营销活动是企业的支柱,没有客户就没有订单,当然就没有收入,更别提利润了。如果营销活动因质量不良而萎缩,就会严重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具体体现在:
⑴ 不良品一定会造成不好的市场口碑,造成消费者对品牌缺乏信心,当然也不肯再下订单,所以质量不良可以说是营销的“头号杀手”。
⑵ 经常性的质量不良或不稳定,一定会导致客户下订单迟疑不决,使营销人员不得不多跑几趟,增加“营业费用”。
⑶ 如果制程发生不良,现场为了重制返工,一般会延误交期。如果经常出现这种情况,客户一般会在下次下订单或交易时提出较苛刻的要求,甚至不再订货。

3. 管理作业的立场
治国的第一要诀,就是希望“天下太平无事”。其实管理也一样,最好是通过良好的计划管制,使产销各个环节都顺畅(即使小有异状,立即由现场主管们予以弥补解决)。因为,如果一旦发生制程不良,一方面要安排重制或重修(说不定还要勉强追补多出的材料来重制),另一方面又要深入检讨,追究责任,导致更多的无效管理(例如开会,写检讨报告……),造成产销作业流程不顺畅。

阅读与思考
请读者在阅读后,思考下列问题:
1. 制造业靠什么谋取利润?谋取利润后,又把利润回馈给谁?从业人员跟这些利润有什么密切关系?
2. 为什么客户一定要把“质量”看作不能打折的必要条件?贵公司有哪几类产品?客户对每类产品有哪些具体的质量要求?
3. 制造业靠什么竞争力永续经营与发展?产品制程质量跟竞争力有哪些直接或间接的关系?以贵公司的产销类型来说,制程质量不良会如何影响产销经营流程?
4. 贵公司曾经发生哪几次由于制程质量不良而严重影响到产销经营的事件?造成哪些损失?损失多少?有哪些后遗症?
5. 如果发生制程质量不良,对管理人员或管理工作会产生哪些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请您从自己工作职务的角度,回想这些不良事件曾经给您造成哪些困扰?


点击关闭

  • 扫描关注公众号